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评测试驾评测试驾

【诺总答疑】ID.4的真、假槽点们

查看 马达蛤 的更多文章马达蛤2024-05-30【评测试驾】39668人已围观

【写在前面】

昨天发了ID.4用车一年后的总结,收到不少读者提问,很多都有探讨的价值,因为开过1年ID.4和老是看网络内容耳濡目染还是不一样的,只要是我聊得出点像样内容的,我就一一回答哈,槽点放在后半截集中吐槽。欢迎对ID系列更专业的老师拍砖。

ID.4 X 最低售价:14.98万起 最高降价:4.61万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 懂车分3.86 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 车友圈4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9.90万起 | 114 辆


Q1:个人感兴趣的是那些原厂升级如果在诺诺做需要多少钱,可以列个表格详细分解一下,以便诺粉顺道升级,当然是付费那种。

诺总答:感谢老许信任和厚爱!和大众其他升级一样,承接大众电车各种升级的门店在社会上已经很普遍了,X宝X鱼都可以轻松找到,价格也是比较透明统一的,相差不大。说实话,诺诺要是也搞这个,我还担心没人家专业,毕竟术业有专攻。改加装是另一个世界,咱家还是专心把二手车的问题和毛病找清楚,故障和问题给整到位,少给客户爸爸添堵就好。

而且哈,我建议大家买到后先开开看,再盘算做什么升级,刚拿到车就列升级清单,往往是有不太理智的项目的,比较浪费钱,个人的经验哈。

至于怎么可以找到靠谱商家,我建议找那种已经做过不少同类升级的商家,他们有把握,你才不会是小白鼠,这个不难,因为你正好是该车型第一个客户的概率实在太低了。


(图:给我改车的店家,也是大隐于这种不起眼,甚至有些破败感的配件市场里的,连施工的门头都是借用人家的,关键不在店面,而是师傅的手艺、态度和配件品质)


(图:一些纯靠软件操作的升级,只要你有稳定的网络和笔记本电脑,商家也是可以远程连过来操作的,你在边上配合守着就好。)


Q2:大众ID刹车不是一般的垃圾,不要误导消费者。

诺总答:“垃圾”,这个描述太过简洁了,我作为车主和前汽车工程师,有义务把ID的刹车特点说得清楚一些,尽量不误导消费者。

第一次试驾时,第一脚刹车我就发现好像在车速低到一定程度时有一个“坎”,制动力会发生一些引人注意的变化。后来反复体会,准确地说是在车速降到9km/h左右时,会有一个“交接感”,应该是电制动切换成机械制动的交替点,一个在放手,一个在介入,这里的确没有调得很完美,在小力度减速时车速经过这个点时,就能感觉到有一点不平顺。但是当你制动力稍微大一些后,这个坎就没了,所以仅限轻柔刹停这种工况,能体会到“交接感”。这一点,是大众绝对应该继续改善的,因为我开车比较佛系,经常轻柔刹车。

ID.4的另一个刹车特征就是,俗称“踏板软”,准确地描述是渐进式脚感,就跟一条斜率逐渐增加的上翘曲线似的。你如果日常驾驶的预判很好,没什么机会使用中、大力度的制动,你就只在访问踏板特性的前半截,的确会感觉踏板软、行程长,就仿佛传统刹车系统里面进了点空气似的。但我们知道ID的制动系统不是传统的方式,踏板特性完全是模拟出来的,并不是来自卡钳端直接的机械脚感,也就是说程序既可以模拟得很硬朗,也可以很绵柔,那为什么工程师要选择绵柔呢?因为在常用的刹车踏板力度范围(中小力度),是默认要追求舒适性的,不要让车辆加速度出现突变,这时尽量长的行程可以保证很好的制动力可控性,而陡峭的踏板特性就容易刹出一顿一顿的感觉,需要驾驶员自身提高脚法精度才可以开得很平顺;而真要用大力制动时,ID的系统又会调用更陡峭的特性,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刻获得最大的制动力矩。

为了让大家不至于晕厥,我画了个脚感示意图(x轴=踏板行程,y轴=踏板力)。传统的机械制动系统,踏板箱有一定的空行程,消除空程后才开始出现有效踏板力,然后经历较短的行程后就踩不动了;而ID的刹车脚感斜率则趋于平稳,中小力度的可用区间会更大,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对脚法精度的要求,获得易控的踏板特性(下图中体现为曲线加粗段对应的x轴投影宽度不同)。

但紧急时刻需要全力制动时,系统又会激进加持,实车感受就是,不需要陡增脚力,就可以刹出ABS来。(下图中体现为M和N的区别,ID.4可以在更小的踏板力下达到100%制动效果)

(图:希望20%的读者可以看明白,看懂的麻烦评论区给个反馈,感谢~)

正是这种电助力的刹车系统才让脚感摆脱了负载的特性,有了可任意定义的空间,这是技术的进步。至于ID脚感软,那就是工程师故意定义的前段踏板特性风格,这算是ID的一个伪槽点吧。如果要刹车响应更好,偏运动,一踩就往地里抓那种,可以考虑奥迪保时捷,它们的调校风格就偏迅猛激进。我下班时如果得换奥迪的自营车路试的话,上车前几脚刹车都跟新手似的,刚从ID切换过来,就会觉得不适应。

同样的案例存在于EPS(电动助力转向系统)上,在这个系统应用之前都是HPS(液压助力转向系统),转向手感基本就是看负载大小了,你要想舒服省力,那么高速就一定发飘,反之原地转向就很沉,后来工程师在液压系统上加了一些比例电磁阀,才兼顾了高速稳健和原地轻便,但是系统成本上升了不少,控制精度和调整自由度也很有限。EPS出来后,手力任意可调了,回正手感也是可以模拟成任意的响应,轻轻松松实现了原地一根手指,高速沉稳有信心的转向手感,而且同一套硬件可以调节出行政级、家用型和运动型的不同风格,甚至允许在菜单里选择切换。这就是技术的进步,和今天电车们用的刹车系统是类似的,这是必然趋势。

(图:我画了一个“EPS系统的助力电流vs方向盘力矩”的示意图,实际应用中,远不止这三根曲线哈,可能有一两百根特性曲线,随时根据当前车速查表套用。这也是为什么车速/轮速传感器故障后,方向盘手感会变重,且失去速度可变特性的原因)


Q3:一直说这个车吃胎严重,且不好解决,是真的吗?

诺总答:不知道大哥说的是哪个轮子的吃胎。我先说ID.4的特殊情况,再讲“吃胎”这个传统认知误区哈。

ID.4的前轮胎肩的确磨损比较快,不是因为悬架定位问题,而是因为车子设计的前轮转向角太大了,在带来很小的掉头半径的同时,代价就是前轮胎肩加速磨损。我在2万多km时发现前轮胎肩磨损比较明显,就怀疑是四轮定位问题,而且左前轮的胎肩磨损明显大于右前轮,我还专门找车间师傅检查了定位,结果发现角度都是正常的,而且直行时,磨损的胎肩根本不接触地面,这就说明它是在大角度转向时磨损的。而且回溯我的用车场景,我家在市里的老小区,每次要往左满舵倒车上马路牙子,然后倒入车位时也是左满舵,第二天出车位,下马路牙子也是左满舵,天天如此;周末回郊区住,车位虽宽,但也是左满舵入库/出库,那必须左前轮胎肩磨损厉害啊!想通了也就释怀了~

(图:出现早期磨损的胎肩,其实在直线行驶时是不接触地面的)


上面说的是ID.4的吃胎,和定位无关的吃胎。而民间常说的“吃胎”是和定位有关的,由于比较吓人,我也借机分享一下科学的认知哈。准确的说法是偏磨,它不一定是问题,却被很多商家用于推销额外的服务和产品,让车主觉得自己的车子有问题似的,的确比较容易顺势而为。很多偏驾驶型的车型为了提高性能,在弯道中获得尽可能大的轮胎侧向附着力,特别调整了悬架定位角,让这个时候,外侧车轮更容易是垂直于地面的,所以在平直路面行驶时,车轮就不是完美垂直于地面的,而是内倒的,因此就有了内、外侧胎纹磨损程度不一样的现象,被大家俗称“吃胎”,仿佛是个问题,其实不需要担心,无论是内侧还是外侧,轮胎磨损的更换标准都是看磨损最厉害的地方,达到了安全线附近,就建议更换了。


Q4:ID.4怎么使用油车点烟器连接车载冰箱呢?

诺总答:ID.4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个版本(好像一汽版本在前排有点烟器?我不确定),其中上汽大众的版本前排没有点烟器,但后备箱里左侧有点烟器,如果您的冰箱能够放在后备箱里,那就没问题,注意冰箱底部做好防滑动措施哈。

我很需要前排点烟器,好在大众的加装向来都非常丰富,问了一下给我装360°的师傅,答曰“有完美方案,直接开过来吧!”,我顿时就放心了。师傅给我提供了好几个安装位可选(这待遇,大家在买劳斯莱斯时体会过吧?),我选了中央杯架右上角的哪个三角形小格槽里,带个小盖板的那个超小收纳格,因为这里显得最原厂。师傅在底部钻了个孔,装了点烟器,我就可以连接功率更高的快充头了,Type-C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在车里供电。大众原厂没有提供这个口子,简直是脑子锈住了,就像那个后排升降窗按钮一样,应该被强烈吐槽。


(图:师傅正在拆卸中央通道。)


(图:刘师傅,开孔ing,师傅干活很麻利,也很细致。)


(图:就这里,装好了!只是有点深,你最好买一个屁股比较长的充电头,并注意一下最大支持的屁股直径,屁股太粗那种大功率充电器,插不进去哦!)


Q5:那个无限离手L2是怎么操作的?

诺总答:这是一个叫“离手模块”的加装,你去海鲜市场一搜便知。大众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,高度可玩性。需要申明,离手其实是不规范不安全的,车企目前也不可能给你这个功能,但是就有这个模块,把气囊摘下来,有个地方可以安装,插头也是现成的,插上就可以无限离手了,不再有警告了。但是你一定得保持注视前方,不能低头乱搞,也不能睡着哦。因为一旦装了离手模块,原厂的强制唤醒服务也不再出现了。

知道ID.4怎么唤醒走神的司机么?哈哈,自己试验一下。

(图:科普一下,气囊拆下来,应该哪面朝上?上图就是对的,logo朝下的话是非常危险的。有条件的话,最好放远点,比如后备箱里)


Q6:那个鼓刹真的那么好么?

诺总答:碟刹肯定是优于鼓刹的,才被广泛应用于乘用车,碟刹替代鼓刹是时代的大趋势。

但是,因为ID是电车,所以大部分的制动靠电机搞定,不再像燃油车那么依赖刹车系统去吞噬动能,所以鼓刹在这种条件下是可以重回舞台的。

我们可以算个账,如果你从车速60km/h制动到停止,中缓度制动,车速低于10km/h时切换为机械制动,电车只有3%的动能是依靠刹车片磨掉的,而油车大部分动能都得靠刹车片去磨损升温,于是对刹车系统的散热和摩擦系数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鼓刹因为散热不如碟刹,高下立见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这次ID上重拾鼓刹的理由,不是因为鼓刹便宜,而是因为鼓刹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更加彻底的分离,拖曳力矩几乎为0,因此可以增加滑行距离,对于电车这种特别在意续航距离的产品,多出来的十几km续航才是大众启用鼓刹的动机。其实这套鼓刹技术已经被大陆集团赋予了先进的电控技术,早已不是我们常说的卡车鼓刹,或Polo鼓刹。

反正一年多开下来,未见丝毫异常,假设一直没人告诉我后面是鼓刹的话,我至今会以为都是碟刹。


Q7:ID.4说的黑屏是真的么?诺总遇到过么?

诺总答:关于黑屏,我在买车后才知道有这回事儿,我如果早知道,可能就会被劝退。但买车后一年我也没遇到黑屏,今年的春节,我遇到过一次,好在早有准备,知道先启动空调吹热风,稍等片刻就可以亮起来了。有人肯定不知道屏幕都黑了怎么启动空调吹热风呢?这就是我佩服大众的地方,左手边的大灯开光位置,大众把吹风挡快速除雾的功能设计在这里了,你只需要启动快速除雾,很快车机就热和了,哈哈哈!

(图:左下角的MAX风挡除雾按钮)


Q8:ID.4开起来像油车,就是因为没有动能回收么?

诺总答:ID系列开起来的确非常像油车,这也是故意按油车的使用感受去调校的缘故。其中一个点,就是对动能回收的调校。当然还包括踏板特性和动力总成响应的“类油车模拟”,才给人“很像油车”的使用体验,目的也是让油车过度过来的客户,可以在第一次试驾时就很顺溜。

用D挡驾驶时,ID设置的动能回收很弱(不是没有哈),这时的动能回收功率一般在2.5~3.0kW之间,造成的自然减速效果是比油车还肯滑的(大约是油车挂最高挡滑行和空挡滑行之间的那种程度)。

如果使用B挡,动能回收功率可以提高到60~90kW,给人踩中小力度带刹车的感觉,但过渡状态也做了柔和处理,不突兀,也不容易晕车。

(图:我倒是很少用B挡开车,据说B挡驾驶会更省电一些)


【ID.4有哪些真槽点】

曾经有大众的工程师朋友问我,希望下一代ID.4可以做哪些改进,虽然觉得对方主要是在抬举我,但也正好有话要说,希望能提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,让这台可以更好用。

  1. 左前车门的后窗独立升窗键,早点还给大家吧;
  2. 温度、音量那个触控条,晚上没背光,黢黑一片啊,故意考验你的盲操精度么;
  3. 那个APP和车机别再动不动就让人重新登录了,你如不照办的话,每次上车都要提醒重新登录;你想登录吧,它又说车子动起来了,出于安全不让登录,烦不烦啊,一次登录管终身不行么?
  4. 轻柔制动到9km/h左右的那个“交接感”,看看能不能通过精调给灭掉,也许可以简单地通过“延长交棒时间”来摊薄这个感觉,比如从15km/h就开始交接,直到7km/h完成交接?(我瞎建议哈);
  5. 后备箱一脚踢,这玩意很酷炫,很实用,但我有至少40%的概率无法第一脚就踢开,不知道是脚法问题,还是系统灵敏度问题,其他车主是这样么?大众你能给车主安排个培训么?
  6. 无钥匙锁车,我也是有3~5%的概率不能第一次摸把手就锁上的,似乎失败案例集中发生在雨天。我持有过很多老款代的大众,无钥匙系统都是非常稳定好用的,从来没有摸了不响应那种情况,从来没有,这里的确开了倒车;
  7. 360°的视频画面延迟可能有小半秒,能把延迟做得更小就好了,否则你如果挪车速度比较麻利的话,看画面到位了,踩刹车后,发现其实有点歪,很不爽;
  8. 说到延迟,无线CarPlay和蓝牙也是有延迟,估计有1秒多点吧,每次用手机给娃放视频,结果听完这句话后,再去扫字幕,你发现画面早已进入下一句的字幕了,把屁孩的英语听力生生给搞上去了;
  9. L2辅助驾驶,能不能自动应对旁车近距离夹塞啊?这个槽点真是如梗在喉,近距离加塞,车子无法及时作出刹车反应,需要人工干预。哪怕上面几条你都不理,也求把最后这两条改进了。大众的感知硬件是完全支持的,我觉得主要就是软件的功能问题,要说谁家值得效仿,别左右看,就看特斯拉即可,人家也是L2跟车,但是遇到有人加塞,你可以很放松地交给车子去处理;
  10. L2辅助驾驶,表现需要优化。比如堵车时,前车如果挪动了50cm马上又停下来了,你先别急着动行不行?结果这半米它也会跟,然后也立马停下来,这要是在真人司机模式下,我要么不跟,要跟了就多往前滑一段,还是柔和刹停,不过是稍微牺牲一些车距嘛,下一次前车动了我再根据具体车距来决定跟不跟。请把这种人类思维设计进去吧,或者对中国路况做特调。

基本是设计和调校方面的建议,关于品质方面的吐槽,目前开了35000km了,真还没有,大厂毕竟是大厂,原厂就给你的东西,耐用度还是有保障的。


【写在最后】

今天就答到这里哈,汽车是很多优秀工程师心血结晶,存在很多的奥秘和取舍,我之前是做动力总成和转向系统的,不是每个系统都了解,献丑了,有说得不对的地方,多多批评哈。

(图:其实买了ID.4后,我才发现ID.6更适合我,每每看到人家的ID.6,尤其六座版,带HUD那款,就会眼馋3分钟……)

Tags: